长江有色金属网 > 有色知识 > 铜资源储量分布及产量

铜资源储量分布及产量

   来源:

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自然界中的铜多以化合物即铜矿物存在。2014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对全球铜矿床进行评估,发现已探明铜资源中含铜量约为21亿吨,待勘探的资源预计含铜35亿吨。

的资源分布
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自然界中的铜多以化合物即铜矿物存在。2014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对全球铜矿床进行评估,发现已探明铜资源中含铜量约为21亿吨,待勘探的资源预计含铜35亿吨。
根据美国资源调查局2015年数据显示,全球铜储量共约为7亿吨。其中包括:智利2.09亿吨,澳大利亚0.93亿吨,秘鲁0.68亿吨,美国0.35亿吨,墨西哥0.38亿吨,中国0.3亿吨,俄罗斯0.3亿吨,印度尼西亚0.25亿吨,波兰0.26亿吨,赞比亚0.2亿吨,刚果(金沙萨)0.2亿吨,加拿大0.11亿吨,哈萨克斯坦0.06亿吨,其他国家0.9亿吨。

全球铜储备量

世界铜资源按区域和国家分布分别如下:
区域分布:主要分布在北美、拉丁美洲和中非三地。
国家分布: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俄罗斯和秘鲁等国。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9.86%。同时,智利是全球最大铜产国和出口国。

中国铜资源分布
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4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铜矿查明资源储量为9553.8金属万吨。
中国铜生产地集中在:华东地区,该地区铜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1.84%,其中安徽、江西两省产量约占30%,云南、内蒙古也是我国铜矿主要产区。
根据美国资源调查局2015年数据显示,2013、2014年全球铜产量如下:

据秘鲁《商报》报道,国际咨询公司CRU Consulting发布报告称,2013年秘鲁仍为世界第三大铜生产国,前两位分别是智利和中国。报告称,2013年智利铜产量为578.8万吨,中国为159.6万吨,秘鲁为135.3万吨。美国排名第4位,产量127.3万吨,紧随其后的是澳大利亚、刚果、赞比亚、俄罗斯、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铜主产国:智利,澳大利亚,秘鲁,美国,墨西哥,中国,俄罗斯,印尼,刚果,赞比亚等。
铜主要消费国: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中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南韩,英国。
铜主要出口国:智利,加拿大,秘鲁,墨西哥。
铜主要进口国: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中国。

2003-2013年全球铜精矿产量
2012年开始,全球铜矿进入扩产周期,多个投资项目开始进入投产生产阶段。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矿铜产量为1843万吨,较2013年增加0.8%。随着印尼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恢复出口铜精矿以及包括蒙古的奥尤陶勒盖(OyuTolgoi)在内的部分矿山产能逐渐释放,其产量大增。目前全球铜矿产能仍处于增长周期。

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精炼铜产量增加至2301.0万吨,较2013年增加7.6%;其中中国产量增幅最大,增加了116.9万吨,印度产量增加14.5万吨,赞比亚产量增加11万吨。2014年全年消费量为2290.5万吨,2013年为2104万吨。2014年全球铜市供应过剩10.5万吨,2013年供应过剩28.3万吨。2014年铜库存下降21万吨。

2014年中国铜精矿产量同比增长 7.6%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共生产1935466吨铜精矿,同比增长7.6%。2014年中国粗炼以及精炼产能不断扩大,其对铜矿需求保持强劲。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共生产约796万吨电解铜,同比上涨13.8%。国内冶炼厂积极生产电解铜,对铜精矿的需求较为强劲。因此,国内矿山生产积极性较高。此外,包括葫芦岛宏达钼业在内的新矿山2014年投入生产以及部分2013年投入运行的矿山2014年产能逐渐释放,产量攀升。
因此 2014 年中国铜精矿产量继续增长。但国内资源短缺决定了铜行业对外依存度依旧较高。
纵观几年来国内铜精矿产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不过由于铜矿石品位下降以及铜价走低等因素影响,产量增速较为缓慢。

2014年中国精铜产量同比增长14%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精铜产量达到约796万吨,同比增长13.7%,单月产量保持在50万吨之上,9月份开始,铜月均产量跳升至70万吨水平,12月份达到年内最高点83.3万吨。
中国铜精矿进口量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而铜的储量和基础储量分别仅占世界总量的5.53%和6.67%,对于铜精矿的需求量只能依靠大量进口才能满足。从2003年到2014年中国铜精矿进口量,从266.7万吨增加到1182万吨。

 

 

【免责声明】此文章仅供读者作为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出于传递给读者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长江有色金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