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资讯首页>正文

“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湖南省郴州市经济转型探索纪实

   来源:

湖南省郴州市古称“林邑”,意为“林中之城”。不难想象,这座“林生郴,郴润林”的湘南边城千百年来是何等的绿意满城、风光旖旎。然而,同样拜天所赐的巨大矿藏却也曾使得郴州大山开裂、污水横流、绿叶蒙尘。

  作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郴州市近年来努力打破“因矿而兴、因矿而乱”的资源魔咒,摆脱资源路径依赖,实现了“灰色样本”的绿色逆袭,也拓展了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因矿而兴、因矿而乱,转型势在必行
  
  郴州市已发现矿种110多种,探明储量7类70多种,预计价值至少可达数千亿元,尤其钨、铋、钼、锡、锌储量更是分列全国前列,甚至靠前。而分布广、储量大、品质优不仅是郴州矿藏的显著特征,而且更是其发展经济的强力支撑。
  
  三十六湾位于郴州临武县境内的湘江支流,素以无序开采和严重污染声名远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在“有水快流”、“先上车,后补票”的口号中,数百家采选矿厂密布于这块“弹丸之地”,乱采滥挖肆无忌惮。
  
  10年前,记者到此暗访时所见所闻触目惊心:矿区内的湘江二级支流甘溪河水色深灰、水体发臭;两岸的农田被深达数米的矿渣层层覆盖、寸草不生、宛若戈壁。
  
  不仅是三十六湾,在桂阳宝山矿,常年开采留下的上百米宽的巨大矿坑依然留存。据桂阳县县长庹登军介绍,依托矿产,桂阳城内的小冶炼高炉曾多达数百个,几乎是“家家点火、户户冒烟”,晚上则“灯火通明、蔚为壮观”,整个桂阳县城常年尘土飞扬。
  
  多年来,畸形发展的矿业经济为郴州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矿业经济一度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6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财政总收入的75%。郴州市依靠矿业经济,GDP和财政收入增幅曾多年领跑湖南全省。
  
  然而,资源过度依赖带来的繁荣背后,是产能落后、结构单一、增长乏力、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以及社会治安陷入混乱和自然生态遭到破坏。
  
  雪上加霜的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矿产品价格一落千丈,郴州经济发展随之跌入谷底。依托矿业的粗放型畸形发展路径更加难以为继,作为政经“灰色样本”的郴州,转型势在必行。
  
  铁腕治矿、调整结构,寻求持续发展
  
  “前些年提及郴州,‘天灾’、‘人祸’总是避不开的字眼,‘城市脏、乱、差,产业傻、黑、粗’一度是郴州的标签。”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说,医治多年沉疴,必须下猛药,要有壮士断腕的决绝。
  
  必须打破资源魔咒。2008年,郴州抓住金融危机后矿业市场萧条的契机,顺势在全市范围内采取包括“休克疗法”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实施矿山整顿整合,使全市矿业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壮士断腕后,郴州采矿权大幅下降,煤矿由576个减少到162个,非煤矿山由747个减少到125个,且优势资源越来越向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集中,矿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由靠前位退居至第三位。
  
  而由国家12部委组成的检查验收组在评价郴州时认为,“目前,郴州是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较好的地区之一,现在也是郴州市历年来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较好的时期”。
  
  近日,记者再访郴州时发现,三十六湾尾矿库已闭库治理,矿渣堆则已覆绿;甘溪河水也由浑变清;在矿区不远处,白云深处,高高耸立的新能源风机迎风转动。而在桂阳宝山矿,昔日采矿坑道也已经成了工矿旅游项目。宝山之上,前来踏青的市民络绎不绝。
  
  继声势浩大的“治矿”行动,郴州市又通过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对传统产业进行了升级改造。经过一系列的整合、兼并、技术改造,以矿产品精深加工为特色的全新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目前,郴州已成为全国较大的白银、铋、微晶石墨和湖南较大的铅锌生产加工基地,全市有色金属行业正在形成“一个价格指数、一个国家标准、一个交易平台、一个展示平台、一批品牌企业”的“五个一”战略体系。
  
  此外,大规模的承接产业转移是郴州经济的另一个新亮点。作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地市,近年来,郴州市通过打基础、创环境,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目前,郴州不仅拥有湖南省惟一一个重要出口加工区,还建成了14省级承接产业园区,以及海关、检验检疫、公路口岸、保税物流等平台。其公路口岸已开通国际快件业务,铁海联运项目一期铁路战略装车点也已开始营运。郴州国际会展中心则被省里明确为湘南惟一的承接产业转移会展中心。
  
  转型是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宽敞平坦的马路、郁郁葱葱的植被、干净整洁的门店、人流不断的西河公园……如今,走在郴州,很难想象,这个城市曾经是那么的破败脏乱、尘土飞扬。
  
  “转型是个系统工程,在找好突破口的同时,要软硬环境一起创,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郴州市委市政府反复宣扬的一句话,郴州各级干部对此已经耳熟能详。
  
  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极端重视,郴州以“治矿、治超、治山、治水、治安、治吏”获得了外引企业和转型内强企业的交口称赞。
  
  “过去我们注册公司,光前置审批就得跑大半年。自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政务又能集中办理,确实方便多了。”在市政务中心,一家汽车服务公司的负责人邓先生短短一个上午,就拿到了公司的营业执照。
  
  自2012年以来,郴州市先后出台了“五个一律免职”和“五个一律问责”,明确对有利用工作之便索拿卡要等行为的5类干部将一律免职,且加大了对“为官不为”行为的查究问责力度。3年多的时间,郴州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57人,移送司法机关172人。
  
  针对企业和百姓需求,郴州市编制出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通过锐意改革,着力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能力。统计数据显示,郴州市本级行政许可项目取消132项,减幅达57.4%。
  
  2014年,郴州全市网上行政审批累积受理72.52万余件,办结71.56万余件,办结率98.68%,行政审批效能提高了70%以上,没有出现一张黄牌、红牌,为湖南省惟一。
  
  转型激发经济内生动力,2014年郴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2.6亿元,增长10.9%,从2009年至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4%,在湖南省名列前茅。
  
  “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经济下行背景和新常态背景下,郴州的转型仍需扩大开放、抓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向力力说。

湖南郴州 有色金属 经济 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此文章仅供读者作为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出于传递给读者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长江有色金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