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旨在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到2027年显著提升动力锂电池的运输效率与安全保障水平,为新能源汽车及动力锂电池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提供坚实支撑,并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措施》明确指出,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其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为此,十部门将围绕强化动力锂电池本质安全、增强综合运输服务效率、提升运输安全管控能力、推动国际供应链提质增效等核心目标,统筹谋划、综合部署,力争在多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首先,在加强锂电池行业规范管理方面,《措施》要求加快修订《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完善动力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明确热失控安全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提升动力锂电池本质安全水平。同时,发布实施《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进一步强化锂电池安全和质量管理相关要求。
其次,针对动力锂电池运输条件检测管理,《措施》强调要督促动力锂电池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法规要求,落实新出厂电池通过联合国《试验和标准手册》第3部分第38.3节(UN38.3)的各项试验要求,并在运输前将相关试验简介提交给承运人。此外,还将制定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分级管理要求,明确不同运输等级动力锂电池的托运条件核验、承运要求、运输通行要求及管控措施。
在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效率方面,《措施》提出加快推进动力锂电池铁路运输,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铁路安全运输条件,并在具备条件的场站开展试运。同时,研究规划动力锂电池运输常备通行线路及临时停放地点,优化船舶载运动力锂电池进出港申报手续,提升船舶进出港和货物周转效率。此外,还将研究出台动力锂电池航空运输技术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航空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为确保运输安全,《措施》要求加强动力锂电池运输监管,指导各地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督促相关企业按标准要求妥善包装、委托具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资质的企业承运,并严格落实装载查验和记录制度。同时,探索运输过程安全监测技术应用,推广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热失控预报警技术,提升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
此外,《措施》还提出加快推进动力锂电池运输防护装备研发应用,形成高性能、低成本、轻量化、系列化的运输安全防护装备,并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领域推广应用。同时,健全完善动力锂电池运输标准规则,推动相关国际规则在国内转化实施,积极参与国际运输规则和标准制定,加强双多边合作,提升我国在国际动力锂电池运输领域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为“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为长江有色金属网原创,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站已尽可能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标注,若有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