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半导体:关税阴云下国产替代加速,产业链面临深度重构

半导体:关税阴云下国产替代加速,产业链面临深度重构

   来源:

美国近期宣布对中国加征“对等关税”,虽暂时豁免半导体产品(除半导体设备),但业界预警未来可能针对半导体行业加码关税。招银国际分析指出,此举将加速中国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短期内冲击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但长期利好自主可控产业链。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在关税与政策博弈中面临深度重构,国产替代企业迎来战略机遇期。

会员升级 会员权限:查看全网产业数据、市场分析、调研信息 服务期限:自购买日起1年(数据类产品不支持退货退款。)
价格:¥ 元/年
-
+
支付方式:
注:支付过程中浏览器会有几次跳转,支付完成之前请勿关闭浏览器,否则可能造成支付失败
确认订单

导语:

美国近期宣布对中国加征“对等关税”,虽暂时豁免半导体产品(除半导体设备),但业界预警未来可能针对半导体行业加码关税。招银国际分析指出,此举将加速中国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短期内冲击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但长期利好自主可控产业链。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在关税与政策博弈中面临深度重构,国产替代企业迎来战略机遇期。

关税利剑高悬,供应链风险升级

美国此次“对等关税”虽未直接覆盖半导体成品,但半导体设备已被纳入征税范围,税率高达34%。业内警告,未来若扩大至半导体成品,将直接冲击全球供应链。

   •短期冲击:收入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股价承压。以英伟达为例,其AI核心硬件DGX服务器若被加征关税,成本将飙升,削弱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长期隐忧:关税或导致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区域化断裂”。东南亚国家如越南被加征46%关税,部分原计划转移至东南亚的产能或被迫回流,加剧供应链混乱。

国产替代加速,技术突围进行时

关税压力倒逼中国半导体产业加速“去美化”,国产替代迎来窗口期。

  1、设备端突破:

     •北方华创刻蚀机已进入国际供应链,中微公司设备全球累计出货超5000台,打破美国应用材料、泛林集团垄断。

     •新凯来在SEMICON China发布31款半导体设备,覆盖刻蚀、薄膜沉积等关键环节,技术逼近国际水平。

  2、材料端突围:

     •南大光电ArF光刻胶实现量产,晶瑞电材突破光刻胶技术,逐步替代日本信越等进口产品。

     •江丰电子高端靶材打破美国霍尼韦尔垄断,已进入台积电供应链。

  3、制造端进阶:

     •中芯国际14nm良品率突破98%,28nm及以上制程已规模量产,成熟制程国产替代进程提速。

     •拓荆科技发布ALD、3D-IC封装等新品,助力国产存储芯片突破技术瓶颈。

市场分化加剧,龙头逆势突围

受益企业:

    •韦尔股份:全球CIS图像传感器龙头,车载芯片量价齐升,订单已排至2026年。

    •兆易创新:NOR Flash全球市场份额第三,车规级MCU导入比亚迪、小鹏供应链。

    •长电科技:全球第三、国内第一封测龙头,全品类先进封装技术助力国产替代。

承压企业:

    •果链企业: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在越南产能面临46%关税,成本激增或迫使苹果产业链进一步向印度转移。

    •美光科技:对华芯片出口或受反制关税影响,中国市场需求占其全球营收超50%,风险敞口显著。

全球供应链重构,合作与博弈并存

    •区域化趋势:东南亚、欧洲或成半导体产业新热点,但高关税和地缘政治风险削弱其成本优势。

    •技术脱钩风险:美国限制EDA软件、高端光刻机出口,中国加速自研替代,华大九天EDA工具已支持28nm工艺。

    •政策对冲:中国大基金三期注资3400亿元支持半导体,地方配套政策加速产能落地,上海目标2027年算力国产化率超70%。

结语

中美贸易战下,半导体产业正经历“阵痛与机遇并存”的转型期。国产替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突围”,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双轮驱动,龙头企业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有望占据战略高位。但产业链深度全球化特征决定,合作仍是主流,如何在博弈中平衡“安全”与“效率”,将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长期命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半导体

有色云app(ios)
有色云app(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