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技术破冰与战略卡位​​!全美首个磷酸铁锂电池材料试产基地正式启用

​​技术破冰与战略卡位​​!全美首个磷酸铁锂电池材料试产基地正式启用

   来源:

中试线微小的产能规模,也暴露出美国在规模化生产经验、产业链配套等方面的短板,未来能否快速扩张仍需观察。

会员升级 会员权限:查看全网产业数据、市场分析、调研信息 服务期限:自购买日起1年(数据类产品不支持退货退款。)
价格:¥ 元/年
-
+
支付方式:
注:支付过程中浏览器会有几次跳转,支付完成之前请勿关闭浏览器,否则可能造成支付失败
确认订单

4月2日,以色列化工集团(ICL)宣布其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BMIQ磷酸铁锂(LFP)电池材料试产基地正式启用。这是美国本土首个磷酸铁锂材料生产设施,也是该国“去中化”供应链布局的关键一步。

BMIQ中心总投资2000万美元(约合1.46亿元人民币),虽仅配备1吨量级的中试生产线,但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设计理念凸显战略深意。

该基地集工艺模拟、技术研发与试生产功能于一体,旨在加速验证技术可扩展性,并为北美车企及电池制造商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ICL凭借其掌握的以色列死海矿物资源、西班牙钾矿开采权,快速切入磷酸铁锂赛道。

这一布局背后,是美国市场对磷酸铁锂技术的迫切需求。通用、福特等传统车企与特斯拉均在加速LFP电池车型研发,马斯克更预言未来三分之二的特斯拉车型将搭载磷酸铁锂电池。

然而,美国此前依赖进口的供应链模式正遭遇政策变局——川普政府对中国锂电池材料加征巨额关税,迫使车企寻求本土化替代方案。ICL的试产线虽规模有限,却为美国构建自主供应链撕开突破口。

行业分析师指出,该设施不仅服务于技术验证,更可能成为吸引中国头部企业赴美合资的“桥头堡”。

BMIQ中心的投运恰逢全球磷酸铁锂产业格局剧变。ICL凭借其非中资背景与矿物资源优势,有望在“去中化”浪潮中抢占先机。但是,中试线微小的产能规模,也暴露出美国在规模化生产经验、产业链配套等方面的短板,未来能否快速扩张仍需观察。

作为美国清洁能源战略的缩影,BMIQ中心的启用既是对中国磷酸铁锂产业霸主地位的挑战,亦是全球能源主权争夺的延续。

ICL集团CEO在启动仪式中强调:“这将改变北美完全依赖进口电池材料的现状。”

然而,在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该设施能否扛住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与技术碾压,仍需时间检验。

这场横跨太平洋的产业竞速,注定成为观察全球能源权力转移的最佳窗口。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磷酸铁锂电

有色云app(ios)
有色云app(安卓)